1.标题:真实制度的均衡过程:基于非对等资源禀赋的视角
【摘 要】本文放松制度均衡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对等经济地位和资源禀赋假定,以现实经济个体非对等资源禀赋和经济地位为前提,重新阐述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性质。利用制度博弈论和肖特(Schotter, 1981)问题导向论逻辑分析表明,均衡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取决于当事人资源禀赋。真实制度均衡过程中制度博弈个体不平等资源禀赋决定均衡制度非中性,决定制度均衡并非一定存在效率,其效率与否取决于控制权主体利益是否与经济效率方向一致,并且制度均衡是动态而非静态稳定不变的。当博弈双方资源禀赋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旧制度均衡打破形成新均衡。
【摘 要】近几年,中国人对专利申请数量日益重视,但多数人却忽略了专利转化率的问题。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国和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的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专利转化率差异的原因;然后,本文从最简单的情况(封闭市场,职务专利和信息是对称的)出发,依据诺德豪斯(Nordhaus)“发明可能性”方程,构建企业最大化利润的模型,并且求出企业最大化利润时的专利转化率;接着,将问题逐步扩展到现实情况下的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专利转化率的具体影响;最后,针对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 要】合同救济旨在于实现合同总剩余最大化和增进社会福利。强制履行是违约救济措施之一,与损害赔偿等救济措施具有同等地位。强制履行在促进合同投资和实现当事人利润最大化方面的效率与期待利益赔偿没有差别。二者在交易费用方面没有差别。就最优投资激励和交易费用节省而言,它们都不能成为最优违约救济措施。违约救济措施的适用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我国合同法对强制履行的规定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选择。
【摘 要】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是合同法上关于违约救济最为常见的任意性条款。单独适用其一都会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证明在相应的约束条件满足时通过违约救济方式的单方选择,不仅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债权人,并且可以让债务人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水平,从而有可能更为有效地实现有效违约。
【摘 要】在人类刑法文明史上,量刑公正始终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崇高目标。但在实践中,由于犯罪量刑情节较为复杂,其涉及不同的主体,经过诸多的环节,就很有可能会导致量刑结果和维护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初衷相违背的现象。本文利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采用博弈均衡制度观的宏观视角,以经济学的数理化方法来研究量刑的各个环节,综合系统地分析公正量刑中的各个因素,以及达到公正量刑需要怎样的条件。通过分析量刑环节、犯罪决策环节以及法制环境环节这三个过程各自及相互间的关系,得出了公正的量刑结果所需的一系列 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6.标题:中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基于法律经济学的思考路径
【摘要】在处理金融不良债权案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身份的债权人,我国的法院分别适用了截然不同的两套司法政策,而这一点正折射出了当下中国法院和法官承担的政治性职能。本文试图解释在处理这类案件中,中国法院和法官在处理这类案件中的激励和约束因素,并分析我国司法部门承担政治性职能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摘 要】《消防法》经修订后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消防由注重立法的制度建设阶段进入了注重执法的制度实施阶段。法经济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执法理论体系,运用执法经济学分析消防监督执法,发现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不够和执法方式非最优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大力提高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水平、完善执法方式,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
8.标题: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关系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证券市场监管力度逐渐加强,通过对比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并购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发现并购信息披露问题是否有所改善,改善程度如何,因此该背景下的并购事件是本文研究所关心的重点。但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真正全流通市场化的收购案例依然较少,本文在此选取了收购价格接近目标上市公司股票市价的收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事件研究法、残差系数法和邹检验方法研究重大并购信息披露对市场走势影响,同时本文利用GARCH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个股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往往在实质利好消息出台的前几天或几周之内就出现了,市场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现象,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这违规的信息披露泄露。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9.标题: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
【摘 要】对法律缺失状况下中国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指出,在遴选上市企业阶段,中央政府对上市资源的管制和地方政府的政治竞标赛相互作用,使得政府管制代替法律起到了保护投资者的作用。本文讨论配额制的运行过程后指出它实际是一种多层代理机制,需要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来确定配额制在保护投资者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运用信号博弈模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在地方政府不确定企业经营状况时,配额制使得合格企业都会申请上市,部分不合格企业不申请上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市企业治理,保护了投资者。本文还讨论了配额制退出的原因和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提高对配额制的影响。
10.标题:转型时期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中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在1991~2004年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1991年到2004年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存在工资溢价,溢价的存在表明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并非“同工同酬”。进一步的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分解结果显示,国有部门的工资溢价随技能水平的上升而递减,这表明,国有部门相对集中的工资结构在中低技术阶层过于慷慨,在高技术阶层又过于俭约。中高技术层次人员的工资惩罚现象虽然因溢价的扩张而改善,但是对最高技术层次的人员的惩罚现象一直存在。本文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性,深化工资制度改革还任重道远。
11.标题: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迁移与经济增长
【摘 要】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效率高的非农部门迁移是二元经济转型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无疑会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将反映劳动力迁移的一个结构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试图更好地刻画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并运用中国大陆1978―200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一个VAR模型对其进行检验,证实了劳动力流动因素对二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 要】本文通过拓展斯潘塞和布兰德(Spencer and Brander,1983)的模型,考虑非一体化的本国企业向一体化的外国企业购买中间产品,并进行成本降低型研发时本国政府的最优研发政策。与斯潘塞和布兰德 (1983)的结论不同,本文的研究表明,当企业进行古诺竞争(产量竞争)时,若产品差异程度较大(小),本国政府的最优研发政策为征税(补贴),而当企业进行伯川德竞争(价格竞争)时,本国政府的最优研发策略则总是征税。
13.标题:生物演化、文化演化和个体感知三个维度上的交换与分工
【摘要】本文深入阐释了H. 奥菲克经济演化思想中有关人类早期的交换和分工。大致在距今500万年前,生物演化在所有纯粹生理学和物质意义上的改进已经耗尽,生物演化达到它所能提升的尽头。然而演化现象没有终止,上新世以来,以人的崛起为主要特征主导了演化进程。人类的意识、精神和心理性状涌现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累积性的生存经验交流和整个文化演化。奥菲克认为在这一根本性演化进程的转折过程中,交换及受其诱导出来的分工扮演了关键性角色,而“火”则充当了最早的贸易品。
【摘要】经验研究表明实验主体显示出一系列的禀赋效应,已有的研究还不能对这一行为存在的原因提供可接受的解释,本文表明禀赋效应可以模型化为在缺乏法律机构确保第三方合约得到执行的情况下对私有产权的认可。在这种意义上,“自然”的私有产权以承认领土在职者的形式在大多数物种中被观察到。基于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