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培养 >> 正文

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述评(下)

发布日期:2007-11-26   作者:本站整理    浏览次数:

一年来,各高校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多数学生积极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高校有关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在对本校工作的评价中,所有可比选项的满意度都高于2006年,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满意度都超过70%。 就业:好政策春风化雨

进入7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来自广东的北京交通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春福,在计算机学院教师于亚光的帮助下,去年9月就找到了国际软件工程师的岗位,早早吃下“定心丸”。

学生参加面试没有合适的正装,人文学院副教授南玉霞将自己的衣服借给学生:一个学生由于到外地面试,错过了村官的报名时间,南玉霞又帮他跟学院协调,她已经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人。

北京交大的这种“全员化”就业新机制,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各学院的院领导都联系一个毕业班级,把着力点放在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方面,将学生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结合,促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生择业、企业考核录用环节的结合,为毕业生择业开拓畅通的渠道。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各高校有关部门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满腔热情、细心周到地为毕业生提供各项就业服务。

中山大学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与当地科技园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低租、免租等优惠政策,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创业项目被批准进入基地。中南大学给贫困毕业生开辟求职“直通车”,就业服务全免费,组织专场招聘会。上海理工大学成立就业促进会,免费为企业提供招聘场地、网络信息服务等,已吸纳企业会员50多家,超过半数已签约成为学校就业实习基地。

高校在就业中推行就业服务理念,采取可行激励措施,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提供周到热情的帮助,这些都是让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度上升的主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结合他们关心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解决,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心理:巧干预积极引导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

在日前举行的清华大学第十届心理健康活动上记者了解到,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等8门心理方面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06年选课人数已达2400余人,学校去年还举办了心理讲座74场,覆盖学生26000余人次。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探索以创新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一些学校的院系通过党团委、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等多种渠道,走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有的学校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每周向辅导员汇报,发现问题直接以电话形式上报,开通网上“生命热线”,24小时提供紧急救助。在很多高校,教师还利用互联网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使难以面对面进行的交流变得自然通畅。

在首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随便找个学生问问,都知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所在地。作为全国率先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之一,首师大已将心理教育网络的建设细分为开放式的校、院、系、班和宿舍五级,有多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和团体辅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宁表示,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说明大学生的认识、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关爱和尊重以及知识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回避隐藏的心理问题,学生们关注学校的工作,能够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这使心理危机的发现和干预变得比以往容易。

资助:献真情抚慰心灵

知识改变命运。解决好贫困学生学习、生活问题,是教育扶贫的重大举措。中央多次强调,政府为贫困学子解忧责无旁贷。各高校也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各种具有针对性、富有操作性的做法纷纷出台,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西南交通大学立足于“发展性资助”的理念,资助工作不仅保障每一名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还要让贫困生通过资助获得个人发展的经费和机会。清华大学2006年实行新的资助体系,使资助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为特困学生解决全部学费和住宿费,并通过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每一个贫困生都有机会获得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98%的受资助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给予“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评价。

人生有涯而恩情无边。许多高校贫困学生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奋发成才,自强不息,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楷模。

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徐伟从冰窟中将3名落水儿童安全救出,虽是贫困学生,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在逆境中锤炼意志、陶冶情操,用一颗火热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江苏大学学生朱恩波在学校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并获得了免试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但他选择了“保留学籍”,报名加入了2006年西部志愿者计划,成为众多去西部服务的志愿者之一。

清华大学学工部部长杜汇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真情融入,注重实效,这些是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原因。在看到满意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找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着力点,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不懈努力。

摘自《中国教育报》